中国药包材登记是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药包材)进行的注册管理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包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药包材登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 确保药品质量:
药包材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登记管理,可以确保药包材符合药用要求,保障药品质量 。
2. 实施注册管理:
根据《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药包材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并获得《药包材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和销售。未经注册的药包材不得生产、销售、经营和使用 。
3. 分类管理:
药包材产品分为Ⅰ、Ⅱ、Ⅲ三类,其中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Ⅲ类药包材指Ⅰ、Ⅱ类以外其他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
4. 标准制定:
药包材须按法定标准生产,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药包材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订和修订药包材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
5. 关联审评审批:
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由药包材登记人在登记平台上登记,药品制剂注册申请人提交注册申请时与平台登记资料进行关联 。
6. 信息公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建立原辅包登记平台,并设立信息公开栏目向社会公开原辅包的登记号、产品名称、企业名称等基本信息,供相关申请人或者持有人选择 。
7. 监督管理: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药包材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对药包材供应商加强监督检查和延伸检查,确保药包材生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8. 促进行业发展:
通过药包材登记管理,推动药包材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升药包材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药品生产和市场需求 。
通过这些措施,药包材登记不仅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促进了药包材行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包材的登记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注册分类:
根据《药品包装材料管理办法》,将包材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确定适用的注册管理分类。
2.准备注册材料:
准备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3.委托检测:
将药包材送至指定的药包材检测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4.申请登记: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窗口提交注册申请,包括申请表、检测报告、产品标准等资料。
5.评审审批:
相关部门会对提交的注册申请进行评审,包括材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产品质量标准等内容。
6.获得注册编码批文
分配登记号,注册信息公示。
商通检测为:原料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提供专业GMP合规咨询服务和相关注册办理,助力各类医药企业建立或完善符合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药品质量体系。
从现场考查、现状评估环节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项目方案,以注册资料、GMP法规及指南为标准,指导和带领企业进行生产现场GMP“软”“硬”件的整改与完善,帮助企业全面做好“GMP符合性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GMP现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