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标准-电性能和安全性介绍
因安全问题导致锂离子电池产品召回的案例越来越多,Li的活性和高能量密度会给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问题。目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筛选、检测方法和标准,特别是一些潜在的微观结构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滞后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尚未满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评价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准。
一、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标准介绍: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锂离子电池标准).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联合国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也根据各自需要制定了相关的锂离子电池运输安全标准,并已通过广泛使用。此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制定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如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日本国家标准局(JIS)等,也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影响。这些标准的测试项目相似,但测试条件不同。
应用广泛、影响广泛的有四项。联合国 ( UN 38.3)《危险品运输试验与标准手册》和IEC62281:2012《锂原电池和电池组及锂电池和电池组在运输中的安全》均侧重于锂离子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测试和安全要求,主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和机械振动的模拟测试,包括温度测试、振动、冲击、外部短路、冲击、过充和强制放电等8项高仿真要求。试验过程中电池应保证包装不脱落、不变形、不失重、不漏液、不放电、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起火。
UL1642 :2009 锂电池适用于产品中用作电源的一次(不可充电)和二次(可充电)锂电池。该标准的目的是降低锂电池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着火或爆炸的风险。标准中电池的电性能测试包括短路测试、异常充电测试和强制放电测试;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和力学试验;环境测试包括热滥用温度循环测试、高空模拟测试和弹丸测试。测试要求被测电池在测试过程中不得起火、爆炸、漏液、排气、燃烧,包装不得破裂。
IEEE1625:2008笔记本电脑充电电池标准和IEEE1725:2006手机充电电池标准主要为便携式电脑和手机电池的设计、生产和开发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主要涉及电子学、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加工流程 质量控制和包装技术。与一般关注电芯或电池组的其他电池标准相比,上述标准综合考虑了电芯、电池、主机节点、电源配件、消费者和环境等方面。这两个标准侧重于设计和制造过程,对电池的后期使用,尤其是安全性的涉及不多。
2.现有标准重点分析
目前主要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1 主要针对运输过程中的外界环境和机械振动
如UN38.3、IEC62281:2012等通过高度模拟、温度测试、振动、冲击、外部短路和撞击等测试项目模拟锂离子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在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较少使用锂离子电池。
2.2 主要针对设计制造过程
如IEEE1625、IEEE1725等。以IEEE1725为例,该标准将手机锂离子电池系统分为四部分,即电芯电池组、主机和电池充电器。对电芯的设计、原材料、制造工艺和成品测试评价提出全面明确的要求,为电芯乃至手机等通信产品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评价保障。上述标准主要针对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并没有涉及太多锂离子电池后期使用的安全问题。而IEEE这样的锂离子电池标准,由于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设备中的设计和制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3 主要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
如UL1642,通过短路、异常充电、强制放电测试、挤压、冲击、冲击、振动、热滥用、温度循环、高空模拟测试、弹射等测试项目,要求被测锂离子电池不着火、爆炸、液体泄漏、排气、燃烧和测试过程中的包装破裂。对比以上两类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更加关注温度带来的电池安全风险。但判断依据难以量化。只能通过被测电池的爆炸、起火、冒烟、漏液、破裂、变形等情况来区分电池,不利于检测潜在危险。
3.总结
安全性能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除成本因素外制约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又一关键指标。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在使用初期不会出现异常的电化学行为。这些潜在的缺陷使得判断锂离子电池是否合格变得困难重重。在本文中,笔者对国内外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外都缺乏针对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测试方法和评估依据,尚未形成快速有效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方法或筛选方法.
随着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生产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有必要研究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检测方法,建立一套直观的检测方法。 、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在现有标准体系范围内完善要求,进一步细化标准,明确判断依据,弥补现有锂离子电池检测标准和体系的不足,提高锂电检测水平-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保障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消费者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商通检测提供电池的相关测试认证服务:
运输和电池运输的 UN 38.3 测试:
1.热测试
2.高空模拟
3.冲击试验
4.影响
5.耐振性
6.外部短路
7.过充
8.强制放电